头部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通知公告

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安经开区“十四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3年01月30日 【来源: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浏览量: 【字体:
分享:

枣山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属各部门、直属企事业单位,驻区各单位,各中小学校:

现将《广安经开区“十四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2023年1月30日

广安经开区“十四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十三五”时期,在广安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相关部门协同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下,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一定发展。体育锻炼参与率逐年提升,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民体育健身活动丰富多彩,体育健身设施日益完善,位于全市前列,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群体格局。“十四五”时期,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满足市民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依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四川省全民健身条例》《广安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以及有关政策文件,结合经开区全民健身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省市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紧盯“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全民健身的多元功能与综合价值,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主动融入经济发展大局,开启全面创建生态经开区,共建美丽家园的新征程。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构建起布局合理、运行高效、覆盖城乡、亲民便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真正实现体育惠民。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更加便利,健身热情和科学健身能力进一步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保持在60%以上。实现三个全覆盖,即: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实现全覆盖;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二级公共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实现“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全区常住人口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力争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名。

二、主要任务(一)强化供给,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短板优先建设亲民便民的健身场地设施。贯彻落实《四川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加快体育健身设施、专项场地、健身步道等设施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增加农村地区体育健身设施供给,推进“三大球”振兴。着力加快篮球场地的建设,配备适合“全龄段”人群使用的设施设备,逐步完成全区体育设施的更新和提档升级。到2025年改扩建体育公园2处,维护老旧小区体育健身设施场地20处,开展场地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化改造。进一步挖掘、盘活体育场地设施存量资源。协同推进奎阁咀湿地公园和海棠溪公园功能拓展,力争2024年完成健身步道15公里和社区健身中心2个,2025年完成全民健身中心1个。加大开放、建管并重。做好在新冠病毒感染条件下,公共体育场馆按规定应开尽开,积极协同推进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持续做好体育场地设施运维管理工作,强化科技手段,利用互联网+智能管理平台,对场地设施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证照管理,有效对场地和设施进行优化与调整,确保市民健身便捷、舒适、安全。

(二)突出特色,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内容因地制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升全民参与度和影响力,构建“全社会、全方位、全覆盖”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深入落实“七个一”工程,持续举办或参与篮球、游泳、棋类、钓鱼、柔力球、羽毛球、桌上冰壶球、广场舞等全民健身体育节系列赛事活动,创新开展党的生日、奥林匹克日、全民健身日、新年等时间节点和传统节日主题赛事活动。积极推进线上体育赛事,运用各类新媒体资源,引领市民线上赛、线上学、线上领、线上秀,打造线上走跑、体能王等系列线上精品赛事活动,广泛征集全民健身短视频、照片等进行直播互动,增强群众获得感。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研究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组织开展中老年优秀健身项目展示表演赛等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在企业持续推广工间操,引导职工积极参加线上工间操展示大赛,推动农民丰收节等农民赛事活动,鼓励妇女积极参加健身操舞等健身活动,引导、动员更多残障人士参与体育活动。

(三)创新机制,提升全民健身组织服务水平构建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以体育社会组织为骨干,以健身团队为支撑,优化覆盖全区、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深化体育社会组织改革。鼓励体育行业协会加强内部治理、强化行业自律、创建服务品牌、普及健身项目、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持续推进全民健身团队备案登记工作。持续强化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建设区级科学指导体系、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关注青少年体育综合素质养成,探索全生命周期体质监测模式。鼓励运动员、体育教师、专业体育人员、医学专家等专业人才参与健身指导,促进科学健身的普及。持续提升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质量,提升指导服务率和服务水平,弘扬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使用、管理、服务工作体系,持续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规模,每年培训150人。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基层报到制度,提升指导服务率和服务水平。

(四)共建共享,推进全民健身文化建设繁荣经开区体育文化。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弘扬体育精神,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普及倡导文明观赛、文明健身等体育文明礼仪,弘扬冰雪运动文化,深入挖掘四川省十四届运动会故事,把体育文化更好的融入广安经开区精神文化建设。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强化全民健身激励,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达标者颁发证书。探索向群众发放体育消费券。以体育特色区域为抓手,通过创建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断增强群众健身意识和参与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体育事业更上新台阶。深化地区体育交流。以体育搭台,深化对外交流合作,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联合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共同组织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体育赛事,加深区域合作,拓展体育交流的维度和广度,带动区域体育、文化等多领域蓬勃发展。弘扬体育精神,引导大众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助力幸福经开区建设。

(五)融合发展,培育全民健身多元服务品牌深化体教融合。无体育不教育,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主动与学校,社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开展深度合作,树立全区青少年体育工作“一盘棋”意识。持续推进体育项目进校园工作,最大限度地普及青少年体育技能。推动篮球、足球和排球等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扩大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率。构建青少年赛事体系,打造中小学生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系列班级联赛,到2025年系列联赛在全区覆盖。探索建立青少年业余训练机制体制,继续加强球类示范校和球队建设,对重点学校、示范球队给予扶持。力争2025年,经开区青少年竞技体育学校注册人员达到100人以上。推动体卫融合。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建立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推广指导组,大力发展各项体医融合体育运动,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入融合服务体系。开展健康体检和体质测定融合工作,探索全生命周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打造“青少年儿童综合素质教育”实践试点精品项目,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体系,让更多青少年儿童受益,为健康中国、体育强国贡献经开区力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体育工作组织领导,建立社事局与发改局、自规局、财金局、商经局等相关部门的长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各行业和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统筹推进体育发展的科学机制。

(二)加强政策研究。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深化体育政策法规理论研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完善产业政策和体育发展专项扶持基金机制,落实体育产业优惠、资金扶持、土地征用、人才引进相关政策。

(三)加大经费投入。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区级财政预算,保证财政资金投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

(四)加强安全管理。加强体育场馆、健身设施的安全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消防安全标准。建立户外赛事活动的分级管控体系,落实赛事活动主办方、承办方及体育主管部门的管控责任。坚持防控为先,坚持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五)壮大人才队伍。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训中的作用,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发、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供给。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指导群众健身的教练员职称评定工作。

(六)扎实推进落实。结合实际、依据形势研判,分解和落实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对发展指标进行逐年逐项分解,落实责任人、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工作保质、按时完成。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的,每年召开座谈会,着重对计划实施的管理和监督、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的督促检查、检查计划落实情况,必要时对计划目标进行适当调整。

责任编辑 : 广安经开区党政办
Title

Copyright 2010 国家级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咨询电话:0826-2350910

网站标识码: 5116000036    蜀ICP备2021022826号-1

川公网安备51160302511610号

地址:四川省广安市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奎阁街道石滨路1号